默语星辰

如果相信恶,你就得不到故事的答案。

为什么不打瘦脸针呢?

miu问我:为什么不打瘦脸针呢?


其实想想我也不是那么穷,希望在工作之余可以有一小段时间逃离everydaylife,不论是去星巴克进行午餐创作,还是每年两次的出国旅游。


我其实想的很明白,想要把钱送给经验,而不是包包、鞋子、奢侈品、瘦脸针。


瘦身什么的,用健身和健康饮食的办法不是更好吗?而且还会附带运动之后一大段时间的兴奋开心的激素分泌状态~就像咖啡带给我的那样。


所以我才会买星巴克,所以我才会认识中国银行小妹妹~


对于不太有钱也不太没钱的我来说,39块的星巴克的便宜是必须要占的。忙忘后抬眼望过去,昏昏暗暗人已经走空的工作室瞬间将我带回了前一个工作室身心体验非常糟糕的工作环境——我害怕空荡荡的工位们,我害怕凄凄惨惨的人去楼空(2019年继续呆在前一个工作室,就会见证这一切吧)。所以我抓起桌上的小票,快速逃离第十层楼的新环境。


揣着我的小笔记本,漫无目的的在寒冷的街上走,就有一种从日常中逃离的感觉。很奇怪,只要有咖啡,有可以输出的笔记本,就会有一种荒谬而真切的自由感觉。


星巴克是离国外生活最近的地方,因为世界上每一个星巴克都会遵循一定的布置轨迹,所以推开工作区楼下的星巴克的瞬间,仿佛就无缝衔接进入那个位于墨尔本、或者巴塞罗那、或者悉尼、或者新加坡的星巴克之中。


有时候坐在极端无聊回家的车上、看着窗外左拐、右拐、再左拐相似的风景就会回到我家楼下的马路旁,日复一日就像安排好了不会改变的轨迹,然而转念一想——这里是深圳诶,是连接香港、连接国外最方便的深圳几大城市之一,其实我的车子旁边呼啸而过的,就有可能是某个要去谈跨国并购案的CEO,某个要去赶通告行程的明星(甚至有可能是我喜欢的小鲜肉)的房车,某个你想象不到身份的人就可能在这看似平平无奇日复一日乏味至极的上下班旅途中跟你并肩,或者擦身而过。


明明是在有最多最多可能性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会变得这么的孤立和无聊呢?


想看书的时候,两站之外的图书馆想一想就觉得好麻烦,不想动。但如果想象一下:世界上的书全部被烧毁了,两站以外的图书馆是全世界书最后的硕果仅存,我可能会应聘去当那个图书管理员,甚至住进这家图书馆吧?我不会再犹豫要看电影还是要看书,我不会再犹豫要先看《杀死一只知更鸟》还是先看《莎士比亚悲喜剧集》,我会一本接着一本,一本连着一本,按部就班、慢条斯理、有条不紊地一本本看完这整个图书馆的书。


因为看完了它们就会看完这世界上全部的书。


家里买了好多想看的书,但翻开的兴趣在签收的一刻就烟消云散了。


我可以看纪录片、恐怖片、悬疑片、爱情片、奇幻片、青春片、历史片、自然科学片……于是我什么都没有去看。




所以阻碍我开始这一切的究竟是什么?


好像是太过多的选择了,我好像在选择里面迷失了。


就像在星巴克的时候,面对这么多咖啡选项,拯救我的事那个写在最中间的、当季限定樱花玛奇朵咖啡。


拿着小票排队的时候,身后站着同行的两人,拯救我的是(看似毫无选择的)前面那个和我一样独身妹子。


拍拍她的肩膀,勇敢地去问她:你好,我有一张买一赠一但是要有女性朋友同行的券啊,能不能搭个伴跟我成为同行人?




别无选择的时候“于是直接就去做”,然后才会认识那个中国银行的,跟我有同样看书(耽美)喜好的,意外的气味相投的妹妹。


认识了新的人,建立了新的关系,才会由此发展出更多的可能性吧。




而不是在更多的可能性面前我停住了脚步,面对着选项ABCDEFGHIJK……我一遍一遍衡量哪一个是最优选项,犹豫着踟蹰着,用我的过于慎重的态度,毁掉我所珍视的东西。




我希望减少掉自己生活的选项,让自己不要再陷入“选择做什么”的境地,而是将自己的更多力量放在直接去做这件事上面,让自己的直觉和行动领先于自己的理性分析,用兴趣与热爱作为牵引力,牵引我去直接行动靠近我更喜欢的事情、人,与我更想要的生活。




我想要“活”出来生活,而非“想象”出来生活。


评论

热度(1)